我的扶贫故事丨唐雪娇:“语言扶贫”就是我的扶贫利器 - 贵州 - 中工网

中工娱乐

我的扶贫故事丨唐雪娇:“语言扶贫”就是我的扶贫利器

来源:中工网
2021-01-25 15:48

  我是90后、是“警嫂”,是两个孩子的母亲,也是贵州省毕节市《黔西新闻》节目主持人。2018年12月,一份关于毕节市调整驻村干部的文件发到了我的邮箱,从此我又多了一个身份——驻村第一书记。

  我的驻村第一站是五里乡石门村,那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:石头多,说话听不懂。曾经我以为,说好普通话,走遍天下都不怕,可是到了石门才发现,会说普通话的我在当地却成了一个“会说话的哑巴”,每次入户走访,我身边总会多一个翻译。

  当地百姓对我的到来心存疑惑,甚至毫不信任,给工作增加了难度。这更让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:一定要为老百姓干点实事。

  2019年6月根据组织安排,我从五里乡石门村转战到协和镇和谐社区,继续担任第一书记,开展驻村帮扶工作,到了新地方我很快适应了新环境,在多次走访农户下来,我发现和谐社区和石门村有着“不通语”的共同问题。

  和谐社区是协和镇集镇所在地,社区有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,到社区我就召开了第一次群众会,会上有一部分年长的群众反映听不懂普通话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想到了一个办法。

  我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,以全国普通话推普周为契机,在协和镇易搬点“新市民·追梦桥”开设了全县第一个“语言扶贫班”,为社区孩子们带来“语言福利”。所以现在我又多了一个身份——唐老师。

  在我的第一节课上很多孩子都不敢表现,连最基本的自我介绍都说的磕磕巴巴,后来我通过增加表演课来解放孩子们的天性,激励鼓舞他们大胆表现,现在孩子们学会了最基本的礼仪、问候语、绕口令,还学会了很多朗诵技巧。

  下一步,我还打算为社区的群众开设一些基本的实用语言课程,为他们在今后的应聘工作、外出务工与人沟通交流带来“语言红利”。

  扶贫的方式有很多,“语言扶贫”就是我扶贫的利器,我会带着我的语言功夫为和谐社区的群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(罗德丽整理)

责任编辑:刘英杰

媒体矩阵


  • 中工网客户端

  • 中工网微信号

  • 中工网微博号

  • 中工网抖音号

中工网客户端

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

马上体验

关于我们 |版权声明 |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84151598 |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:010-84151598
Copyright © 2008-2024 by www.workercn.cn. all rights reserved

扫码关注

中工网微信


中工网微博


中工网抖音


工人日报
客户端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