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锦绣花海中建设小康家园 - 贵州 - 中工网

中工娱乐

百里杜鹃管理区依托旅游业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

在锦绣花海中建设小康家园

来源:贵州日报
2021-04-07 08:27

  原标题:百里杜鹃管理区依托旅游业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(引题)

  在锦绣花海中建设小康家园(主题)

 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传娟 金忠秀

  时下正是百里杜鹃最佳赏花期。自3月15日开园以来,百里杜鹃风景名胜管理区的赏花游客已突破200万人次,平均每天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00万元以上。

  “十三五”以来,百里杜鹃管理区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,按照“打造一个景区、带富一片群众”的思路,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抓手,绘就了一幅“资源变资产”“风景变‘钱景’”“‘忧居’变安居”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。

  资源变资产

  现在的百里杜鹃,以其天然原生性、资源唯一性、景观独特和不可复制性,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。

  然而,过去这里却是有名的交通闭塞、地势高寒、土地贫瘠之地。为了将旅游资源变成富民资产,近年来,百里杜鹃风景名胜管理区积极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,推动扶贫开发工作。

  随着高速公路、高速铁路和飞机场等交通条件更加便捷,以及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完善,景区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:成功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区,培育了迎丰、永兴、桥头、石牛等16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,其中,永兴村被原国家旅游局纳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观测点。

  资源,变成了资产。游客,一批接着一批地来。

  “我们村搭上了旅游的顺风车后,以美丽乡村和特色种养产业带动的模式,打通了群众发展的致富之路。”普底乡永兴村第一书记武旭介绍,自2016年发展旅游以来,永兴村共接待游客量超过600余万人次,带动全村500余人增收致富。

  风景变“钱景”

  经过多年努力,百里杜鹃形成了特色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良性互动、同步共进的格局。紫薇园、特色经果林、花卉苗圃、金银花等特色种植基地吸引众多游客的眼球,更带动着地方群众就业。

  百里杜鹃的群众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,不仅积极调整种植结构,成为了花农、果农,还抱团发展起特色小吃、乡村民宿、农家旅馆、旅游商品和农副产品销售等产业。

  “以前都是各自为战,接待能力有限。在政府的牵引下,现在大家联合发展,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,收入也更有保障。”在百里杜鹃普底乡景区内经营餐馆、民宿的陈朝义说。

  如今的百里杜鹃,已成为春观花、夏避暑、秋休闲、冬康养的生态旅游胜地。春季赏花旅游与夏秋避暑旅游、冬季滑雪等户外运动并举,成为百里杜鹃管理区发展旅游的主攻方向,有效破解了之前2个月花期之后即是旅游淡季的难题。

  也正因如此,百里杜鹃吸引了众多省外客商前来“抢滩”。来自重庆璧山区的市民胡开均,在和朋友来到百里杜鹃赏花时,一眼便相中了这里,在景区附近买了房,还经营起了餐馆。

  “这里旅游资源多,气候条件好,市场空间大。来这里发展后,我的收入比在重庆时有了明显提高。”胡开均说,自从他在百里杜鹃做起了生意,身边很多朋友每年都会前来住上几个月。

  “忧居”变安居

  群众从守着花海受穷,到直接或间接从旅游业分到“一杯羹”,品尝到了宜居宜业的“幸福味道”。

  颖川社区是往来百里杜鹃普底乡核心景区的必经之路,如今的这里,人气旺,游客多。

  “‘好个大荒坡,豺狼虎豹所,说来你不信,牲口着很多’,还记得这里曾经有这么一个顺口溜,可见以前这里的条件十分艰苦。”社区第一书记黄欲飞说,现在好了,依托旅游产业,村里发展有68家农家乐,1300张床位,还设立了3个美食节。农家乐联营,刺激了农户对自家开的民宿进行提质改造。乡村风貌越来越美,设施越来越齐全,民居越来越舒适,群众住得安逸,游客玩得尽兴。

  在百里杜鹃管理区永兴村,崭新靓丽的柏油路、硬化路,整齐划一的路灯,每一户群众都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旅游关联产业。

  曾经在当地流传的“宁可单身一辈子,也不嫁做永兴妇”的话语,如今已很少有人听到。“我是外地嫁过来的,现在家里开起了农家乐,生意很是红火。如今啊,很多外地姑娘都希望嫁到村里来呢。”永兴村村民吴光艳说。

  在格佐新村,这个生态移民新村街上好不热闹。“我们这里人气可旺了,你看,我饭馆的客人可多了,忙都忙不过来。”从石牛村搬来的胡贵亮看到这里发展越来越好,放弃了贵阳的生意,回来吃起了“旅游饭”,过起了安居乐业的日子。

责任编辑:刘英杰

媒体矩阵


  • 中工网客户端

  • 中工网微信号

  • 中工网微博号

  • 中工网抖音号

中工网客户端

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

马上体验

关于我们 |版权声明 |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84151598 |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:010-84151598
Copyright © 2008-2024 by www.workercn.cn. all rights reserved

扫码关注

中工网微信


中工网微博


中工网抖音


工人日报
客户端
×